這張圖是我2014年的時候截取FAOSTAT的資料彙整做出來的圖,資料只有到2011年因為FAOSTAT的資料有將近三年左右的延遲,也就是說如果把這個圖更新大概可以得到2017年左右的資料。
這張是我去演講的時候常常會拿出來的圖,台灣過去食品類出口產值比日本跟韓國都高,但為什麼急速下降?
這個急速下降的拐點就是口蹄疫的發生,少了出口生鮮豬肉的支撐出口食品產值從高點的21.30億美金迅速掉到4.41億美金的谷底,這也是各位可以看到的口蹄疫減少了16億美金的外銷產值。
這張圖可以當成是一個結果的分析,而不是一個原因,從這張圖可以看出在1990年代韓國開始進行外銷的投入,而經過20年的時間產值有將近五倍的成長,而台灣是在2007年之後才開始迅速的成長,但雖然成長了與日韓的差距也越來越大。
畢竟這張圖只有外銷的部分,沒辦法看到內需的部分,但每一筆外銷至少都是國內原料、產品人力的應用,可創造出一定的價值,外銷的不振必然影響食品產業甚至是農產業。
當年我還很閒的抓了更細的資料來彙整,以韓國為例,1991年主要的食品類的輸出以
栗子
精煉糖
穀物及禽畜動物為原料的食品類
未加工菸草
菌菇類
也就是韓國還是以原料、生鮮及簡單食品加工品為主的輸出,這樣產值當然不高,而到了2011年,經過20年來加工技術大幅提升,產業轉型。
輸出的前五名為
穀物及禽畜動物為原料的食品類
香菸類
精煉糖類
非酒精飲料
咖啡萃取物
如果把這六年的資料再補上,就會有一個更清楚的全貌可以了解。
今天會突然想寫這個,是因為看到知名台中品牌陳允寶泉的竹筍包在英國的電商上架,我對陳允寶泉的印象是在台中的休息站有他們的店面,我有買過他們幾次產品,所以對它們有印象。
先有localize才會有globalize,在台灣看到麥當勞不是國際化,而是被國際化,本土文化產品能在其他的國家出現才叫國際化。
所以看到陳允寶泉及一些品牌在國外的電商甚至是超市上架,讓我覺得很開心,當然除了陳允寶泉以外,也有很多中小品牌甚至是大品牌在外國發光發熱,大家在全家會看到的瓜瓜園的烤地瓜,也已經逐漸在歐美等通路銷售,這都是走出國外的例子,也期望未來能繼續蒸蒸日上的成長,看見日韓的車尾燈。